发改委与德国宝马、奔驰、大众汽车签署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如何解读?
- 浏览:402
- 来源:最新句子
先来了解其它几则消息:
在不久前的中阿合作论坛上,中沙双方签署总价值超过百亿的多项投资项目,其中有一项订单涉及到56亿美元,双方共同建立一家从事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
6月15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简称"TUV莱茵")深圳公司与 (简称"晟煜新能源")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协同探索汽车充电系统产业,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角逐海外市场提供积极助力。
6月20日,蔚来( ; )宣布与 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议,CYVN Holdings将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向蔚来进行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今年1—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294万辆,同比增长45.1%、46.8%;出口45.7万辆,增长1.6倍。
6月21日,财政部副部长 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宣布,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2027年年底。
回头再来说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德国宝马股份公司董事长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 三家德国车企巨头分别签署三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一、 已经成为全球车企转型的必然方向,而中国新能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引领作用被传统车企认可。
二、据外媒路透社报道称,德国统计局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的进口电动汽车中,有28.2%来自中国,而在去年同期这一份额仅有7.8%。德国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转向新能源动力技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三、今年2月, 在 正式通过了2035年欧洲停售化石燃料汽车的议案。这就是说留给汽车制造强国的德国只有十年时间,德国车企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去。
四、中国新能源技术起步早,市场规模大,与中国合作研发新能源技术对加快德国车企转型有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能够提供世界最大的销售市场,德国需要牢牢抓住中国市场来发展汽车制造业。
德国车企选择中国合作研发新能源技术是非常明智的,如果选择美国特斯拉或者日本丰田等企业,那么终端市场该如何选择?日本市场有限,且面临日本本土品牌的竞争。美国可能不会跟德国合作,美国市场也不是那么好进的。
与中国合作的优势在于:
一、德国汽车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具备相当吸引力的。
二、还有比中国市场更大的国家吗?关键是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接受使用新能源汽车,且具备相当强的消费能力,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消费能力未来更可期待。
三、从政治上来说,中国很少主动使用贸易手段来打压合作伙伴,德国如果不主动挑起对华争端,如果能克制在可控范围内,中德经贸关系基本不受影响。与中国发展贸易合作,可能是最安全的选项。
四、德国宝马、奔驰尤其是大众与中国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德国车企非常了解中国市场和消费习惯,中国消费者对德国品牌也是相当认可并容易接受。
综上,在全球掀起新能源技术研发高潮之际,在很多国家与中国合作发展新能源汽车之时,作为汽车制造传统强国的德国当然不甘人后,三家大牌车企同时与中国签署合作意向书,这不只是市场单体行为,而是德国汽车战略的整体转型选择,同时,也说明德国从经济利益出发,是不会跟着美国对中国搞全面脱钩,当然,美国新的说词是“去风险化”。
如果中德两国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同研发、紧密合作,就当前拥有的市场、资金、技术条件来说,未来中德车企必将占据全球更大的市场份额。